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创作 > 正文
科研创作

科研创作

祁太秧歌产学研教育

时间:2021-07-10  作者:  点击:

山西祁太秧歌艺术传承基地于2020年7月由山西省教育厅批复成立,基地由乐动表演学院牵头。本基地围绕祁太秧歌这一传统戏剧形式,从山西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发挥地方专业音乐教育带动引领作用等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实践活动和研究。

乐动表演学院是山西省高校唯一一所由音乐表演、舞蹈编导、表演三个专业组成的二级学院,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发展战略,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依托山西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资源禀赋,利用学院综合学科的资源优势,以汇通中西艺术精华,弘扬三晋特色文化为办学方向,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为己任,致力服务于山西文化建设的标志性艺术创新与教育成果。

在第二届山西艺术节“祖国颂·青春梦”展演中,我院排演的原创舞台剧“那抹绿色”,以山西右玉县威远镇威远村党支部书记毛永宽的真实事迹改编,故事讲述当年的威远村百分之八十的土地不平整,加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沙化现象特别严重。毛永宽常年带领村民植树造林搞建设,最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对于首次进行原创剧目创作,团队决定在实践教学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分组对人物故事进行剖析分析,设计台词。在结合学生创作的基础上,团队设计人物的语言表述方式结合地方性语言和发音特点,以及语言表达方式,使得人物立刻生动起来,强化了真实感。在音乐设计中,片头音乐结合流行音乐中的摇滚和说唱,将概括性的台词融入到歌词中,例如:“晋北的小镇,来了一群学生,他们听一个老头,讲右玉精神…”剧中的舞蹈部分也是结合地方性舞蹈及生活习惯的元素打造独特的创作风格,整个作品从创作到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剧作设计就是从00后的学生视角重新了解和体会右玉精神,创作团队带领学生三次去往右玉,完成了这部讴歌主旋律的舞台剧。提高了学生参与兴趣和实践教学效率,同时对于思政教学在专业课中的渗透做出了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表演学院教师团队多年以来积极进行艺术教学实践与研究,特别是在民族民间音乐领域有一定造诣。当前祁太秧歌面临现实的发展困境,如何做到可持续的传承是当今地方剧种面临的共性难题,也是祁太秧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弘扬山西传统文化、地方戏曲艺术,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祁太秧歌的艺术形式,我们有责任创建祁太秧歌艺术传承基地。

2021年6月太谷区文旅局与乐动表演学院签署了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基地的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表演学院师生期待与太谷文化深度接触,让艺术与校园、艺术与乡村碰撞出焕然一新的色彩,签约后双方要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打造新时代校地合作的示范标杆。

签约共建实践基地以来,表演学院领导先后来到太谷区文旅局和太谷区秧歌剧团、太谷区文化馆商榷校企合作交流。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方表示校企需要共同努力,接受单位可以每年提供实习岗位,并就认识实习、企业兼职教师在适当时候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初步达成合作。

2021年7月10日乐动表演学院师生赴晋中市太谷区北洸乡开展小学期教学实践活动——走进美宝山庄“唱支山歌给党听”主题文艺演出。


 

2021年7月乐动表演学院小学期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别邀请太谷区秧歌剧团艺术家为学生亲授秧歌剧表演技法。


2021年7月表演学院学生成功申报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山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创新——以祁太秧歌传播平台为例。(2021年度国家级重点项目)。

本项目依托基地建设,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思想,为祁太秧歌的传承、推广提供新的方向。与当地政府及文旅部门合作,以视频形式宣传当地旅游小镇,助推旅游文旅发展,同时链接直播平台助推当地农副产品,研究优秀秧歌同时,搜集整理红色专区内容,作为红色文化专区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信仰,革命老区的服务意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助推山西文旅事业的发展的新模式。

目前我院正与太谷区老字号“鑫炳记”商议联合打造毕业大戏--话剧原创作品、“美丽乡村”建设剧目建设、秧歌剧《归来》以祁太秧歌为载体,歌舞形式辅助的创新模式表演兽首回归的故事等项目。表演学院实践教学一直为产学研教育合作进行不断尝试和探索。

当前,我院正致力打造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希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能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加大表演学院创新平台的全方位对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更好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动能的培育,以高端资源赋能山西地方高质量发展。在文化旅游产品和演艺等领域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更多技能人才,推动更多成果转化。